4月26日,“洛阳解读”丛书《牡丹花都》首发式暨座谈会在河洛文化文献馆举行。该活动由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洛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河洛文化文献馆承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及洛阳市社科界等河洛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洛阳解读”丛书主编、洛阳师范学院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建国主持。
《牡丹花都》是我校郭绍林教授继《唐宋牡丹文化》《历代牡丹谱录译注评析》之后第三部研究牡丹文化的专著。郭绍林梳理考证牡丹历史文献认为:牡丹是我国古老的植物,在唐代以前,牡丹作为野生植物存在,也作为中药材被人们利用;唐代以来,人们将牡丹作为观赏花卉,开始大规模人工培植;北宋时期,出现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局面。牡丹题材借助诗词曲赋、小说、音乐、绘画、建筑、器物等载体,形成了蔚为大观的牡丹文化,助推了牡丹和洛阳的双向奔赴。
与会专家学者对《牡丹花都》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认为,《牡丹花都》立足史料文献,以宽广的视野和严谨的考证,深刻回答了洛阳何以为花都的命题,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可读性,是了解洛阳牡丹文化的大家小书。
近年来,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积极筹划“河洛文学与文献”研究规划,在校内外专家的共同酝酿和支持下,组织编写“洛阳解读”丛书。该丛书计划出10本,书名分别为《千年帝都》《牡丹花都》《天下之中》《华夏中心》《民族圣地》《河洛文化》《丝路起点》《运河中心》《客家之源》《姓氏祖地》。每本一个中心、一个主题、一个作者,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洛阳文化。《牡丹花都》是“洛阳解读”丛书推出的第二本专著。
郭绍林,1946年1月出生,洛阳人,1970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毕业,1983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唐史方向研究生毕业。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教授,个人专著和论文集有《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历史学视野中的佛教》《洛阳隋唐五代史》等,点校古籍《续高僧传》,主编《洛阳都城史话》等。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初审:陈西 复审:韩雅楠 终审:杨会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