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预告】从“穷人”生活状态看Security的保障功能及其他
时间:2025年03月24日 18:00,作者:

 

报告题目:从“穷人”生活状态看Security的保障功能及其他

报告人:周沛

报告时间:2025年3月27日14:00--18:00

报告地点:法学与社会学院A3-202

主办单位:科研处、法学与社会学院

报告人简介:

哲学博士,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书面评审及成果评审专家,长期从事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区发展社区治理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与教材十余部,在CSSCI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有30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载。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多项重要课题。2017年及2020年两次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列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之一。2024年12月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评为“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

报告内容简介

一、社会保障的功能解析

刚性功能、柔性功能;制度性功能、非制度性(服务性)功能;

主体功能、客体功能、基本功能和特殊功能;

社会功能、社会安全、社会权利;

“穷人”的生活状况如何,直接反应了这个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成功与否。

二、Security 制度的“穷人”验证

传统的贫困理论主要将人们的收入水平视为贫困的决定因素,而阿马蒂亚森则主要从能力理论和权利理论来论述贫困问题和贫困现象产生的原因,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创新之举。

“穷人的不难受”——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个维度加以判别。

客观维度——政府相应的补充性福利政策,完备的福利体系;

主观维度——在无后顾之忧的背景下,加上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心态,他们一般并不感觉到自己“难受”,不感到日子难过。

需要通过多方面的福利政策来缓解贫困,为贫困家庭及贫困者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

三、Security保障“穷人”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二十大)。“基本生活”“安全网”“稳定器”都是围绕最低要求、最低生活要求出发的。那么,如何减贫、扶贫;如何对待“穷人”,则是Security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需要政策实施的及时调整。

政策向穷人的倾斜,不仅要考虑到救济穷人,而且还注意预防“穷人”的产生。制度性与服务性的结合。特别是服务性的Security, 服务性保障。对弱势者要做到融合、整合、独立。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
邮编:471934
帮助
建议采用ie8以上
chrome、firefox、Safari5+浏览器
360、腾讯浏览器采用极速内核
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